(' 美制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射程最大能有十一公里,而对面的日军阵地,距离日军阵地还不到两公里,既能覆盖日军阵地,又能打击对岸的日军,自身还不会受到威胁,这就很考验炮兵指挥官的功力了。
“韩副主任,日军并不知道我们突然之间有这么多远程火炮,所以,我们这次首轮炮击的重点,应该先打对岸的日军炮兵阵地,摧毁他们以后,再来对付这个日军据点的日军。”炮兵教官安东尼上校说道。
“安东尼指挥官,我同意你的战术,先消除这次进攻最大的威胁,切断日军的远程炮火支援,接下来的作战就顺利许多,我的情报人员会把日军炮兵阵地的位置探查清楚,及时送到你的手里,我们还有充足的时间。”
“步兵需要步行将近两百公里到这里,可能会延迟到五天后,他们不能立刻发动进攻,休整一到两天,熟悉作战的地理地形和日军的情况,以最佳的状态投入作战。”韩霖点点头说道。
日军在黄河北岸的炮兵阵地,有军属野战重炮兵联队的一个炮兵大队,配备了十二门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是榴弹炮,而不是日军最好的九六式一百五十毫米加农炮,最远射程和美国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的射程基本差不多。
还有一个中队的四门一百零五毫米加农炮,这玩意更厉害,射程达到了十八公里,对作战部队是个很大的威胁。
但前提条件是,谁能锁定对方的炮兵阵地,抢先予以毁灭性打击,就不用再考虑后续的问题了,考验双方的布局能力和情报能力。
以一万六千余人的美械部队,强攻一个三千多人的日军阵地,这是典型的杀鸡用牛刀,但韩霖的目的是提高作战水平,增加实战经验,先感受一下战火的氛围,对心理方面能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呼啸的炮弹,密集的弹雨,往往会让新兵手足无措,总要有个过程。
炮兵部队驻地。
第一战区的正副司令官和商都驻军的几个将领,还是首次见到美国制造的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激动的围着认真参观,用手抚摸着冰凉的炮身。
这几年可被日军的火力给欺负惨了,没想到,突然之间得到了这么强的支援,真希望能把这些大炮留下来。
“炮兵部队抵达的消息,只有在场的诸位知道,这是高度军事机密,希望诸位能够守口如瓶。从现在开始营地周围全部戒严,但凡敢靠近营地或者是打听情况的人,立刻就会遭到抓捕。黄河渡口,我会派遣宪兵部队严密搜查,防止有奸细把情报送出去。”
“靠着美国方面的援助,好不容易攒了这点家底,实在不容易,要是被日军知道,把炮兵营地给炸了,这个损失一时半会补不上,将会直接影响到此次作战。”韩霖说道。
“老弟放心就是了,我们这些人知道轻重,就是因为没有这些重炮的支援,牺牲了多少弟兄们,也没有拿下这个日军据点,胆敢泄密者,不管牵涉到谁,有一个杀一个,绝不姑息!”蒋铭三毫不犹豫的说道。
策略运用得当,潜伏在商都的间谍,还真是没有注意到隐蔽中的炮兵部队,从而取得了先机。
六日后的早晨,美械部队抵达了商都北郊的邙山驻扎,炮兵指挥官也找到了合适的位置,在日军阵地两公里处的高坡,汽车勉强可以把大炮拖拽上去,不但可以远距离炮击日军阵地,也可以炮击河对岸的日军阵地。
参加进攻的两个步兵团,也找到了团属炮兵营的射击地点,把十二门七十五毫米山炮架了起来。团长带领着营长和连长,仔细勘察了地形和日军的防御阵地,找到合适的攻击路线。
一天后的早晨六点半钟,天色刚刚放亮,太阳还没有升起来,攻击正式开始了。进攻部队的六个步兵营,按照计划呈扇形包围了阵地,一个步兵团横在日军阵地和铁路桥的中间,防止日军进行增援。
在一个隐蔽的观察所,徐次宸、韩霖、蒋铭三和汤蒽伯等人,还有史密斯等美国教官团的人,拿着望远镜准备观察作战。
炮兵阵地,四十八门榴弹炮缓缓升起炮口,按照指挥官的要求调整射击角度,特勤局华北大区的特工,已经潜伏在对岸,把日军阵地的位置用电报的方式发送给了韩霖。
第1344章 攻占桥头堡阵地
四个炮兵营的一轮齐射,就有四十八发炮弹落到了河对岸的日军炮兵阵地,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形成破坏力惊人,而四个炮兵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对着日军的炮兵阵地倾泻了四百八十发炮弹。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日军只有抱头鼠窜的份,从天而降的炮弹,呼啸着弹片纷飞,整个阵地都被犁了一遍,不断看到被炸飞的尸体,被气浪抛上天空,连弹药库也遭到炮击而爆炸,升腾起直冲天际的黑烟。
在安东尼上校的指挥下,四十八门榴弹炮调转炮口,开始炮击日军的桥头堡据点,这次打的更狠,几分钟内倾泻了一千多发炮弹,把日军阵地炸的是天翻地覆,“关照”的重点是炮兵大队的阵地,看的第一战区的将领们目瞪口呆。
安东尼觉得不过瘾,命令暂时停止炮击,等待日军开始救援伤者,步兵进入坑道准备作战,二十分钟后,又是一轮密集的炮击,把这次携带的所有炮弹全部打光了,就这样,他还抱怨炮弹太少,充分显示出美国的财大气粗。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岛屿争夺战,动不动就是几万发炮弹,是按照千吨这个计量单位来计算的,这不到三千发炮弹,对他这样的炮兵指挥官来说,真是不叫事,徐次宸和第一战区的将领们,看的直咧嘴,知道了什么叫做差距。
完成任务的师属炮兵部队,等到大炮冷却后,就迅速把大炮运下山头,随后撤离了阵地,防止遭到日军的轰炸。
看到升起的信号弹,两个步兵团发动了进攻,十二门山炮连续炮击,步兵沿着勘察的道路,向日军缓缓逼近,这时候迫击炮起到了作用,回过神来的日军,也立刻发动了反击。
尽管十二门七十五毫米山炮,受到重点“照顾”,基本都被报销了,他们还有机枪、掷弹筒和防御工事。
短兵相接,倒下的不但有日军,也有山地师的官兵,不断倒下的官兵,看的韩霖心疼的攥紧了拳头,可他心里清楚,这是无法避免的。
“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士兵,作战非常勇敢,就是缺少实战磨炼,不能灵活运用手里的武器,步炮协同作战也有问题,配合度偏低,考虑到他们是第一次参加大规模作战,我给出优秀的评价。”教官团的团长理查德上校说道。
“这就是我要求他们作战的目的,一次作战,新兵就会成为老兵,经历死亡的考验,人的潜能就会最大程度开发出来。于师长,他们手里的巴祖卡火箭筒,难道是玩具吗?遇到日军的火力点,为什么不用火箭筒?”韩霖说道。
“我们得到巴祖卡火箭筒数量有限,是用来对付日军坦克的秘密武器,大家舍不得用!”第四山地师的师长于建阳苦笑着说道。
“不不不,这是错误的思想,我们还会支援更多的火箭筒火箭弹,利用手中所有的武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伤亡结束战斗,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史密斯说道。
就在这时,李珮月急匆匆的来到观察所。
“报告,运城情报组发来急电,日军在运城机场的轰炸机和战斗机正在做起飞准备,随时都能前来轰炸。”她说道。
“让那些观摩作战的人员和预备队,躲得远一点,发出空袭警报,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组,准备进行防空射击。”韩霖立刻下命令。
这时候不可能让进攻的部队撤下来,虽然美械部队没有装备防空炮,但是勃朗宁大口径机枪可以肩负这样的使命,弹道平稳而且打得远打得准,至于能不能打下飞机,那也是要看运气的,很高兴,这样的机会来了。
六架中型轰炸机半个小时后飞到战场上空,飞得很低,没有什么警惕性,山城政府的军队哪有防空火力?可飞行员发现,作战双方进入到短兵相接的胶着状态,如果飞得太高了投弹,很容易炸到日军部队自己的头上,盘旋两圈,有两架轰炸机还是进一步降低了高度,准备低空俯冲轰炸。
随着地面的一连串火花,几十挺勃朗宁大口径机枪对着两架飞机扫射,竟然都被打中了!
一架冒着黑烟飞走了,能不能飞回机场还是另一说,另一架对着日军部队冲过去,发生了剧烈的爆炸,估计是驾驶员被打死了,没人操纵方向。
从早晨一直到下午两点多,战斗结束了。
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日军两个步兵大队和一个炮兵大队,被活捉了一百多伤员,其余的全部阵亡。
美械师的两个步兵团,三百多官兵壮烈牺牲,受伤四百多人,等于一个步兵营的编制失去了战斗力。
由此可见,即便掌握着最好的武器,新兵的战斗力还是需要实战来磨砺,有了这次的经验,下一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另外一个团在炮火的掩护下,把铁路桥彻底炸断了好长的一截,连桥墩都给炸了几根,彻底中断了日军借助铁路桥在读进攻的可能,当然,这只是暂时性的。
“美械部队果然是名不虚传,难怪在浙省能打垮了日军的两个师团,这次可是攻坚战,一群刚训练出来的新兵,能有这样的表现,远远超出我的预料。”徐次宸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