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禧堂,夏守忠笑着慢步走进来,一举一动都是不急不缓的,毕竟出宫以后代表的是隆正帝的脸面。
到了近前笑着说道:“见过政老爷,见过侯爷!”
贾政和贾琮也回礼笑道:“夏公公可是有些日子没见了,如今又富态了啊!”
夏守忠哈哈笑着说道:“都是托陛下的洪福,伺候陛下,就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造化了,自然是精神焕发的。”
随后对着身后紧跟着的两个义子说道:“东西放下吧,去前面吃些酒去,我在这和侯爷政老爷叙叙旧。”
两个义子自然是明白这里面的小九九,出宫的活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不就是能多赚很多外快么!
行了礼后就带着一群小黄门跟着老三出去了,都盘算着能得多少银子呢。
老三回头看了眼贾琮握拳的手,就是到大的五百两,小的一百两。
等到人都出去了,夏守忠脸上的表情忽然变了,急匆匆的走到贾琮身边说道:“侯爷呦!怎么这个时候闹出这么个幺蛾子?!陛下知道你自己去宗人府的事情,在暖心殿又砸了不少的东西。这次陛下可是生气的很,写圣旨的时候都板着脸呢!我走的时候,陛下就宣了蔡大人他们入宫了。”
看着夏守忠这忽然变脸的绝技,贾琮不得不佩服,难怪说伴君如伴虎,想要伴君就得演技好。
这夏守忠是真的深知其中三味啊!
贾琮笑呵呵的说道:“夏公公也别急,这件事其实没有那么大的麻烦。本就是直接去登记造册就行,再说如今陛下和娘娘的恩旨都来了,这不是一样么?我就是太着急了,想早点定下来,免得节外生枝。”
夏守忠愣了一下,随后焦急道:“怎么没有大麻烦?这段时间陛下和那班大臣每日聊到深夜,便是我都不能在跟前伺候了。现在这么乱的时候,侯爷来这么一出,陛下若是多想了怎么办?”
夏守忠是真的不想贾琮出事,毕竟贾琮可是他最大的金主,也是唯一一个金主。
如今他生怕贾琮出了什么事,再把他给牵连进去。
要知道他现在也有两百多万的身家了,若是被查出来了,怕是隆正帝第一个砍得就是他!
贾琮摇了摇头说道:“这件事情说来话长,我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夏公公放心吧,对了,娘娘的恩旨也是一起来的?”
虽然知道贾琮有什么事瞒着他,可银子收的太多了,夏守忠已经上了贼船了。
只能无奈的说道:“娘娘的恩旨比陛下的还早,是娘娘的恩旨送到暖心殿,陛下才让我出去问宗人府的事情,这才知道侯爷已经登记造册了。陛下的火气这么大,很大程度上和娘娘有关。”
贾琮眯了眯眼睛笑呵呵的说道:“夏公公,这段时间我没在京都,可有什么事是需要我注意的?实不相瞒,最近我过的也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哪天被朝堂上的血肉磨盘给卷进去。”
说完就从袖兜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银票递给了夏守忠,夏守忠接过来刚要放在袖兜里,瞄了一眼就顿住了,疑惑的问道:“咦?云来银号?侯爷开的银号?”
“是啊,这银号随用随取,而且没有保管费,这五十万两可以随时去兑换现银。京都四城都有,就在超市旁边。”
夏守忠点了点头,将银票收了起来,也没在继续追问。
管它是哪个银号的,能换出来银冬瓜就行!
“侯爷,这段时间朝堂上的事我就不说了,侯爷问问政老爷和王尚书就好。只是最近陛下有些烦躁的很,已经在暖心殿发过几次脾气了,都是关于新法的事情。若不是蔡大人他们几次劝阻,陛下的火怕是会越来越大。”
贾琮点了点头,没有在继续追问,虽然夏守忠收了自己的银子,但是自己也该把握分寸,若不然引起他的怀疑,怕是以后都不会在收自己的银子了,弄不好还会弄巧成拙!
闲谈了几句之后,夏守忠才叹气道:“这事我心里多少明白一点,只是侯爷啊,这到底是大乾的天下,是陛下的天下。依着陛下现在的心思,侯爷不会有事的。”
贾琮挑了挑眉,笑呵呵的点头说道:“夏公公放心,我心里有数。该我做的事,我肯定会去做的。只是想早点吧这件事情定下来,毕竟我可不想到时候一个人。”
夏守忠摇了摇头说道:“这件事我想办法遮掩一下,只是侯爷之后切莫在惹陛下了,这段时间陛下的火气实在是大,再加上我晚上也进不去暖心殿,侯爷还是小心些。”
听到夏守忠再次说进不去暖心殿的事情,贾琮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这件事就多麻烦夏公公了!”
又客套了几句之后,贾琮才接下了恩旨,送夏守忠出了门。
回到荣禧堂后,对着贾政笑着说道:“二老爷,事情都解决了,夏公公会想办法遮掩过去了,这件事就这么过了。咱们去后面吧!”
看到贾琮这副模样,贾政虽然还有些疑惑,却也没继续追问。
而贾琮则是边走边想着,看来这萧皇后和隆正帝的关系已经很僵了,今天主动先送过去懿旨,很大概率就是宣示她后宫之主的存在。
再加上隆正帝的后手林如海被贾琮给用这招破了,所以隆正帝才会这么生气。
不过那么快冷静下来,又招蔡华他们入宫,想来还是有其他的后手可以用。
而最重要的信息,其实就是现在夏守忠不能在隆正帝他们谈事的时候伺候了,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隆正帝他们有了新的计划,并且快要实施了,另一个,就是夏守忠这边,贾琮可以继续加大力度收买了!
到了荣庆堂的那一刻,贾琮心里说道:“得抓紧和大姐姐见一面了啊!”
第692章 我感觉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
其实现在这个阶段,元春对于贾琮来说其实并不是太重要,相反,贾琮对于元春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没有贾琮在外面折腾,元春在宫里绝对会过的很憋屈!
原著里面,元春最后虽然被封了贵妃,但其实她自己已经知道结局了,省亲的时候,因为身边都是宫女太监,她连说话都要小心翼翼的,根本不敢表露出来什么。
只能通过一些意味深长的话,希望能点醒贾家,后来更是做了爆竹灯谜来借机提醒贾家,贾政当时倒是想着:“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
可却没有继续往下面想,其实当时贾家还是有些余力的,之前贾政就能‘轻飘飘的’的给贾雨村谋一个实缺,要知道那时候贾政才是一个从五品的官儿!
贾家没有及时和元春互相扶持,再加上贾家一系列的自身原因,这才造就了最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