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猪猪书屋 > 时空穿越 > 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 > 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 第16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 第164节(1 / 2)

(' “我猜他们现在,还没有搞定那台煤气液氧发动机,至于那块副翼补丁,他们也是纯粹靠图纸,纸面计算出来的,具体的升力系数、材料强度、造成的涡流和震动之类的,他们一概没有数据,所以他们才要和我提那个‘小小’的要求,也就是一条风洞。”

“当然了,没有风洞也不是绝对就不能搞,这些数据都没有也不是绝对不能成功,但是那实验的次数可就多了,实验一次就报废一架歼-5,我看没有三五十架都不可能初步成功,而且歼-5虽然落伍了,部队都不想要了,但是毕竟这是飞机,可不是煤气罐那种东西,价格本就不便宜,再加上改装材料,成本可就上去了。”

“以上,只是研究阶段的问题,而制造成本的问题,同样严峻。”

“把一台歼-5内部掏空,虽然看起来是废物利用了,但是实际上没有发动机和航电的歼-5,就那个壳子根本不值几个钱,说不定掏空的成本比重新焊个类似的壳子的成本还要高。”

“就算是低一点,它也完全不值得大动干戈如此修改,因为它本身的气动外形限制,就不适合进行这种改装,完全不如重起炉灶,毕竟白纸好作画啊!”

“如果说高委员的老59‘轮式速度化’改革还有那么一点意义,是因为坦克装甲本身的高成本、以及59坦克的巨大保有量决定的,那么对于老歼-5而言,这点优势都不存在,因为保有量一般、外壳成本占比低廉。”

“这已经不是为了一口醋,包一顿饺子的问题了,这是为了一口醋,自己垦荒、种地、种菜、养猪,然后忙活到冬天,就为了包一顿饺子!”

“而大家之所以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大家不是搞航空的,里面的门门道道技术发展完全不了解。”

“我猜韩委员,应该早就发现沈委员的这个项目,有问题吧?”

其实王烨最开始也被沈委员的话给忽悠过去了,觉得他们这个想法还不错,确实可以搞一搞,一方面说不定能卖个几十架,另外一方面,还能积累技术不是?

直到沈委员提到风洞,瞬间王烨就不淡定了,明白这个计划有问题!

因为最初王烨的理解就是沈委员只是准备走煤气罐的野路子,换句话说就是能飞能炸就行,但是他既然提到了风洞,那就说明他要认真搞,那么煤气液氧发动机,恐怕也就不是能推就要,而要是要上高标准严要求了,如此一来问题就出现了,就这么个破壳子,根本没有必要认真搞啊?这不是搞笑吗?

而在正常的历史中,之所以老歼-5和老歼-6能被改造成无人机,一方面是那个时代较为低廉的无人化技术成本,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能被改装的飞机,都是还能飞的,说白了它还是战斗机,而不是现在这架发动机已经完全损坏,且无法维修、需要更换火箭发动机的壳子!

果不其然,韩委员点了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而老厂长的目光已经皱了起来,原本大家觉得这个方案还是不错的,但是现在听王烨这一说,似乎就很鸡肋,意义不大了,那身为项目委员的沈委员,他肯定是知道这些问题,那他还要提出来,目的何在?

但是说他骗经费,也根本说不通,因为厂子对项目的投资,有研究院的秘书处管理经费,委员根本不存在贪污的可能,而委员和项目组成员能得到奖励的机会,则需要项目成功获得销售,然后才有钱,如果这个东西搞出来,成本居高不下,卖不出去不能挣钱,他一毛钱都不可能拿到啊?

“沈委员,您怎么说?”

此刻,已经猜到沈委员想法的王烨,笑呵呵的如此说道。

而沈委员略显尴尬的笑了笑,摆了摆手解释说道:

“我就知道,最后肯定会被厂长看穿的。”

“其实我们最初的想法确实是刚才我说的那样的,想给这架飞机换一台火箭发动机,让它变成一个大炸弹,但是经过和韩委员的沟通之后发现,如果换装固体发动机,那射程恐怕都不会超过一百公里,于是我们又提出了煤气液氧发动机计划,经过简单的测试后发现,射程可以提高到一百五十公里。”

“但是这个射程还是达不到我们的要求的,我们只能琢磨改变它的气动外形,给它加副翼,但是这个副翼加上之后,如果不进行风洞和实验,经过理论的计划和简单的模拟实验,最多也就能让这玩意儿的射程提高到一百八十公里到二百公里左右,再加上滑翔阶段气象的影响,根本就没有任何精度了。”

“以上步骤,其实成本都很低,而唯一的缺点,就是射程近没有准头,达不到我们的目标。”

说到这里,沈委员无奈的叹了口气说道:

“当初我们飞机项目组成立,厂长给我们的任务就是‘技术积累’,然后给了我们几架老飞机,任由我们折腾也不管我们了,原本我们几个老家伙还是乐呵呵的,反正领着工资还歇着谁不高兴啊?”

“但是这两个月,其他项目组的成果一个接着一个的出来,我们坐不住了,总觉得自己是吃干饭的,对不起领着的高工资,于是我们提交了个好几个具体的项目报告,结果委员会都没有审批下来,理由很干脆,那就是项目研发周期太长、纯理论性太高、成本回收看不到可能。”

听到这里,其实在场所有人基本都明白了沈委员为什么要这么干了,因为当初研究院成立的时候,王烨确定的前期工作要求,就是尽可能立项投入回报快的项目,纯理论的研究项目,一般不会给立项。

“但是,但是飞机这个东西。”

“它就是真的很难见成果,如果我们不进行前期设备投入和理论的预研,就没有后期的发展啊!”

“就像咱们国家的航空工业一样,这么多年过去了,好不容易才憋出来一个歼-8,说句不好听的话,这不是搞出来就落后的东西么?但是没辙,咱们没积累啊!”

“我们是觉得,既然厂长成立了我们飞机项目组,并没有让我们去旋翼机项目组,那厂长就是想搞飞机的,所以在发现歼-5小改意义不大之后,我们最后决定搞一个大改项目,看看能不能说服厂长”

沈委员话音刚落,王烨忍不住叹了口气,当初之所以几个方案都没有通过,就是因为王烨自己就是搞航空航天的,所以非常清楚,在没有技术积累的情况下,出成果真的很难!

尤其是现如今,机械加工设备和材料方面依然缺乏的情况下,更是举步维艰,原本王烨的计划,是先从外国采购一批不限制的机床,然后想办法自己搞一搞机床,同时也搞一搞金属,让联合体的加工制造水平和材料水平,上了一个层面之后,才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技术积累,到了那个时候,王烨脑海中的很多技术就能拿出来了。

没想到,沈委员等人坐不住了。

而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大家整体比较淳朴、工作的意愿比较高、尤其是将心换心,王烨给出了优渥的待遇,再不干点活,心里都过意不去。

至于火箭项目组那边,很明显也需要风洞,自然就站到了一起,演了这么一场半真不假的戏。

“啧,说实话,沈委员您自己都知道,前期投入高回报难。”

“所以原则上来说,这个方案我还是不能给通过的。”

此话一出,哪怕早有预期的沈委员和韩委员,脸上还是忍不住露出了失望的表情,哪怕他们是理解的,毕竟飞机这是国家级工程,对于自负盈亏的红星联合体而言,难度太大了。

“既然如此,厂长,我申请解散项目组。”

“我去别的项目组去打工,这个委员的补贴,拿的我难受。”

最后,沈委员如此说道,而王烨笑呵呵的摆了摆手,然后说道:

“您听我说完。”

“虽然原则上不行,但是我可以给您几个其他的方案选择。”

“第一个方案,小型涡喷发动机项目,而这个发动机项目的延伸,就是一种真正的‘巡航导弹’,同时您得和电子项目组、多种制导项目组进行合作,为未来的产品制导功能想办法。”

“第二个方案,煤气液氧发动机项目,这个您可以和火箭项目组合作进行,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未来我们不只是要制造飞机,还要发射卫星,通讯卫星、导航卫星,据我所知美国已经用上了卫星制导,我们必须得在这个领域有所投入,最后为我们的武器提供制导。”

“第三个方案,涡喷、涡桨、涡轴、燃气轮机项目的预研,既然您觉得担子不够重,那我现在就给您加加担子,需要什么文献就联系秘书处采购、需要什么材料就联系材料项目组进行攻关,加工水平不够就去一厂驻厂解决,解决不了就打报告申请设备采购,采购了还达不到,就联系其他项目组共同攻关。”

“第四个方案,我将其称之为‘螺旋桨飞机和无人化航模计划’,也就是使用活塞发动机的螺旋机飞机,其中包含两个难度,一个是航模的大型化、一个是无线电的控制技术。”

“怎么样,您满意了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