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兄弟俩还是买了许多花里胡哨用不着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出发的时候,赵厦和小曹氏都惊呆了:“这些都是你们买的?”
赵辰让他们赶紧上车,没好气地指了指赵淩:“喏,都是他买的。”
赵淩解惑:“大哥想买,没钱。他把零花钱都花完了。”
赵辰手上拿着一本淘来的书,脸上倒还挺高兴:“大堂哥,你看我买的书。”
赵厦很感兴趣,接过来跟小曹氏一起看。
只不过没看几页,马车开始前进,他们就放下了书。
赵厦跟他们讲起自己考试时候事情,赵辰和赵淩也说起自己读书的情况。
赵辰读书倒是很正常,赵淩的画风就格外不一样。
赵淩被看得有些不自在。
他体育课是多了……亿点?
还好这时候马车停了下来。
赵厦他们还不解:“怎么在这儿停下了?是不是车坏了?”
现在道路情况差,车轮用的都是木头,减震也少,车辆行驶过程中很容易损坏。
城里还好,出了城之后,经常能够看到各种车坏在路边。
车夫都必须熟练掌握修车技能。
赵淩已经跳下了车:“不是,到驿站了,我去拿一下作业!”
赵厦和小曹氏就看着赵淩在驿站里飞快进出,没一会儿就抱了一个沉沉的匣子回来。
他也不避着人,坐上车之后就打开匣子,露出里面满满当当的各种纸,上头是好几封书信。
赵淩看了看,拿出两封递给赵辰:“喏,爹的。”一封给赵辰,一封给赵爷爷。
想也知道里面的内容,前者是交代兄弟俩事情,后者是写给赵家一大家子的。
他自己则拿出下面三封信,一封是太后的,一封是太子的,一封是裴先生的。
他把三封信的次序整理了一下,把太子的放在最上面,接着是太后的,最后是裴先生的。
太子的信,作业占比0%;
太后的信,作业占比50%;
裴先生的信,作业占比100%。
匣子最底下是一本本装订好的书册样式的……习题册。
匣子最底下,摆着一根细竹管,乍一眼瞧着像毛笔,等赵淩打开,他们才发现里面装着一个琉璃……
“这是个琉璃管子?”
“嗯,温度计。”不愧是工部的大师傅,有条件的话肯定能手搓核弹。
他没想到的是,光是做出一根细细的管子就废了许多功夫,往里头灌水银,又是一番折腾,更别说还有抽真空和密封,让本就紧张的琉璃窗的出货更加雪上加霜。
但是在琉璃作坊这一块,赵淩享有最高优先级。
不光是他改良了琉璃配方让朝廷和天家赚得盆满钵满,主要是他把望远镜的原理写了个小论文给他爹,让他爹转交给了皇帝。
望远镜的军事价值,哪怕赵骅这个文人也十分清楚,收到信的当天都不顾不上宵禁,直接去面见了陛下,又把随信寄过来的一个很粗糙的望远镜呈了上去。
皇帝陛下很高兴,看着特别粗糙很不好用,不碰都要散架的望远镜也不生气,这东西一看就是刚琢磨出来一点意思,后续还需要工部拿去改良了才能用。
就是赏赐什么的,还得等赵淩回来了才给。
鉴于望远镜的优秀表现,陛下觉得起码琉璃这一块,赵淩整出来的都是好东西。
有了陛下的支持,赵淩可以在琉璃作坊为所欲为。
至于权贵们家的琉璃窗,还得再往后捎捎。
温度计的作用,更多的是运用在农业上,还得建立数据库,才能指导各个地方的农业生产,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效用。
嗯,短时间内,赵淩看出:“现在我们车厢内是十八度,外头是三度。”
赵淩指给他们看温度计上细细的刻度。
他们四个人乘坐的轿厢比较大,但再怎么大,空间也就这么点,别说还点了个小火炉子,就算不点,光靠着四个人的体温,也能升上来不少温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