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朻问顾恒:“稳稳打算怎么办?”
“革职不至于,马上就是大考,贬谪吧。”犯了错就得处罚。
顾朻继续问:“贬谪到哪里呢?”
顾恒几乎没怎么想:“让他们一个去宁州、一个去吴州。哈哈哈,到时候他们两继续斗,看谁建设得好,谁的能力强。”
“那这两位贬谪了,户部侍郎的位置交给谁?”
顾恒回忆适合户部侍郎的大臣,提了几个名字,见顾朻不置可否,就跟余姝告状:“娘,你看爹!故作高深,也不说我说得对还是错。”
顾朻听一口一个爹娘的,也不去纠正他得叫父皇母后。
顾恒几乎从小就是他们夫妻亲力亲为带大的,跟他们相当亲近,有一段时间还跟着他们住在宁吴,往外面跑的时间也不少,私底下相处倒是和普通家庭没什么不同。
“你自己好好去想,想不明白的再去问你先生。”顾朻没有给顾恒解惑的意思。
顾恒小声抱怨:“我都能给您分忧了,您还给我布置功课。”
顾恒想了一晚上,想明白了一些,也有很多想不明白的,第二天去问赵淩。
赵淩下班就把他带回家,才详细解释:“罗侍郎和薛侍郎肯定是要被贬的。只不过宁州和吴州的形势不错,如今的宁州、吴州两地的知府都干得很好,熟知当地情况。对于宁州和吴州这样收复了没几年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保持稳定。罗、薛二人身居高位多年,自视甚高,不会按照前任的方针政策去走。”
顾恒“嗯”了一声,继续听赵淩给他分析。
赵淩拿出一张简易的大虞舆图挂到墙上:“现在整个大虞哪里缺人?”
顾恒作为太子,对整个大虞的情况都有了解,只是有些方面了解得详细一些,有些方面了解得比较简略。
他扫了一眼舆图,指了指大虞的西南角:“黑龙州、文州、南龙州。”又指了指北部,“靖州……和章州。”
说最后一个章州的时候,他的语气有些迟疑,看了看赵淩,乖乖坐好。
赵淩拿着紫竹做的教鞭往他面前的课桌上轻点:“章州就章州了,你是太子,没什么不能说的。”
章州并不缺人,缺的是顾家的钉子。
现在章州的最大势力是姜家,就是窦荣母亲和皇太后出身的姜家。
在章州的姜家,就跟在凉州的窦家一样。
当然,曾经的姜家也和曾经的窦家一样,都是顾家的刀子。
只是时过境迁,如今的姜家和窦家在当地太过树大根深,如同曾经的米家在朝堂的影响力一样。
现在米家已经逐渐从一个文官家族转变为武官家族,他们想要在凉州站稳脚跟,必须依赖于朝廷的支持。
若是继续放任凉州以一种相对独立的方式并且一家独大地发展,对朝廷非常危险。
凉州有大虞最大的养马地,有铁矿、煤矿,通往神都的道路几乎一马平川,没有任何可以称得上天堑的阻隔。
章州也差不多,距离神都还更近。
只是章州和神都之间有一片不小的山陵阻隔。
赵淩曾经军训的京畿的军营,以及研究蒸汽船的秘密军营、皇陵等拥有大量驻军的地方,都位于章州和神都之间。
窦家如今摆出的姿态是慢慢分散自己的势力,并且适当转移自己家的人口分布,甚至迁徙一部分到大虞斜对角的宁吴去发展。
姜家怎么个态度,还不清楚。
当然,姜家的问题并不迫切,如今皇位上坐着的是姜家的外孙。
但,不是顾恒的外家。
所以章州的问题,最好是在顾朻在位期间解决。
顾恒站起来,走到舆图前:“罗侍郎和薛侍郎能力不差,放到章州去……罗侍郎怕是不行。薛家有势力,但是影响不到章州。”他的视线落回到南方,“章州暂时不急,先安排去南龙州和文州。南龙州多少年没出进士了,得让朝廷派遣人去增进教化。”
赵淩用教鞭指了指奉州和西州:“这次去黑龙州,顺路去了西州没有?”
“就在黑龙港周围转了一圈。西州靠近黑龙港的地方还有些水患。”说完,他停下来,看向赵淩,“先生的意思是让人去重新治理西州和奉州?”
西州和奉州在大虞历史上经常受到旱灾影响。
靠近大江的西州部分容易受到水灾,北部则容易遭受旱灾。
赵淩和祝阳同科。
祝阳几乎在庶吉士“毕业”后,就一直在治水。
赵淩虽然没跟祝阳碰面,但两人无论是公文还是私人信件往来从来没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