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猪猪书屋 > 其他题材 > 幸福药方 > 幸福药方 第1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幸福药方 第13节(1 / 2)

(' 专家一拍手掌,“我说嘛,姿势错了。回家换个姿势。”

“换什么姿势呀?”马飞雄不解。

专家解释半天,马飞雄没听明白,专家急了,“狗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这个法子果然灵,就在第二个月郭艳丽就怀上了,两口子兴奋得不行,问专家原因。专家说,郭艳丽是后位子宫,通常的男上女下姿势,难以受孕。

不管怎么说吧,孩子是怀上了,公婆知道后高兴万分,当天就从老家赶到深圳伺候。等肚子越来越大的时候,郭艳丽辞了工作,专心生产。

虽说港企待遇优厚,但是和孩子相比,这笔帐对郭艳丽来说,并不难算。本来按照马飞雄的想法,是要在深圳生产的,但是郭艳丽非得要在老家出出气,耍耍威风,因此坚持要求回家生。

公婆也是这个意思,因为郭艳丽的肚子是尖的,按照农村的说法,这是怀男孩的先兆,于是一家四口,杀气腾腾地赶回老家,很快一个新闻就传遍了全村,“郭艳丽怀孕了,肚子是尖的。”

出人意料的是,最后郭艳丽生个女娃,也就是后来的棋龄,在重男轻女的农村,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马飞雄父母觉得没面子,坚决要求生二胎,郭艳丽夫妇也想要,可政府的计生部门不给这个机会了,他们给郭艳丽做了结扎手术。

结扎以后,郭艳丽就断了生儿子的念头,虽说公婆和马飞雄还心有不甘,可郭艳丽已经不再乎了,反正也有女儿了,大不了和女儿一起过呗。

郭艳丽的心思现在都放在了赚钱上,在老家呆了两年后,郭艳丽再次出去闯荡,这次她去的是上海。由于浦东开发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上海又成为继深圳之后另一个淘金之地。

与上次去深圳不同,她这次去上海可是带着资本的。2年前她在深圳的时候,就断断续续地买股票,在离开深圳的时候,她的全部积蓄基本都压在了股票上。

虽然这期间股价有波动,但是当她要套现前往上海的时候,她大赚了一笔。

有了这笔钱,她生意的规模一开始就比较大。

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她先后做过服装、百货、家电等生意,后来又投身房地产业。

现在好了,经过多年的奋斗,在上海她已经开了5间房地产销售代理行,手里自持20多套房产物业,每月光租金收入就有10多万。

在追求金钱的过程,郭艳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现在金钱对她而言不仅仅是追求的幸福目标,还成了她的人生信仰。

可不是嘛,金钱不但满足了她的成就感,还提升了她的社会地位。

在公司她是说一不二的老板,在邻居眼里她是成功的企业家。在家里,当你打开郭艳丽家的户口本,你会发现,户主不是马飞雄而是郭艳丽,这还不算,女儿棋玲随母姓郭,而不是随父姓马。

总之,郭艳丽是身处光环照耀之下。当然,人成功以后,难免会有些目空一切、颐指气使,唯我独尊。

相比之下,马飞雄则显得失败多了。

说起来马飞雄有些失落,想当初自己在村子里可是帅哥,又有文化,干起农活也是一把好手,可是怎么到了城里就成了废物了呢。

其实,深究起来,他的失败恰恰是其不合时宜的文艺病造成的。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世俗的,可文艺青年偏偏厌恶世俗生活,他/她们

以后为了简化书写,再出现表达两种性别的“他/她们”问题,我一律用“他们”代替。我这么做绝不是歧视女性,主要是因为汉语里没有像英语“they”这种能同时涵盖两种性别的词语。当然,我这么说,女权主义者未必会买账,毕竟还可以用“她们”来代替。对此,我只能说,这是约定俗成问题,就像大多数孩子都随父姓一样。如果我这样解释,还有不满意的,那我愿意承受批评。

都往妄想通过文艺进行超脱。

文艺青年是上帝造出来的一个比较矛盾的物种。他们作为一种精神性存在来到这个世界,可上帝却给了他们配了个肉身。精神性的东西天然排斥世俗羁绊,它的目光是向上的;而肉身这种东西,恰恰需要世俗生活来保证享受,它的目光是向下的。上帝的这种矛盾设计,常常让文艺青年陷入挣扎。就像人们时常看到的那样,文艺青年一边为了精神追求而奋不顾身,另一边又要狼狈不堪地应对肉身生活。这让世俗人看来颇不以为然,“就你们这帮货,连自己都照看不好,还有脸瞧不起世俗生活,真他妈装逼!”对此,我还真的无话可说。不过我想,既然上帝造这种人,就一定有他的目的。此时,我突然想起了王尔德诗中的一句话,“we are all in the gu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for at the srars.”——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在仰望星空。也许,上帝就是让我们干这事的吧。

可不管你怎么厌恶世俗生活,像吃穿住用行这些基本生活问题,你必须得考虑。

只是来到上海后,他不想再像深圳那样砌砖干苦力,于是自修了个成人大学的文凭。找工作也很顺利,他拿到文凭后没多久,就找到了一个办公室文员的工作,可没干到一年就不干了。

郭艳丽不解,问他为什么辞职,他说,“单位有问题,干的不开心。”郭艳丽也没放到心上,既然不开心,再换一家就行了,反正用人单位多得是。

马飞雄也是这样想,可没想到换了一家以后,没干半年,他又辞职了,问他为什么,他还是那句话,“单位有问题,干得不开心。”

不开心就再换吧,好家伙,马飞雄跟走马灯似的,一连又换了七八家单位,可每个都没超过半年,有的甚至只干了一天。

这下郭艳丽觉察出问题了,仔细一了解,她发现不是单位有问题,而是自己老公适应不了办公室政治的虚伪倾轧与勾心斗角。

在任何组织中,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争夺在所难免。为了获取资源,人们常常会虚伪倾轧、勾心斗角,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文艺青年受不了,要想知道文艺青年有多受不了,只要看看下面马飞雄的例子就行了。

11

通常在一个单位,要想上位除了工作出色,还得会讨领导欢心,而这通常要违心地说一些恭维领导的话。

马飞雄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可是别人说完肉麻的话,脸不红心不跳跟没事人一样,他不行,说完后得难受好几天。

这还不算,领导为了拉拢下属所使用的虚伪他也受不了。比如,由于其文笔不错,领导经常称呼其为才子,他很高兴,可后来他发现,领导管谁都叫才子。

同事之间的倾轧和勾心斗角就更别提了。比如,昨天晚上还一起喝酒称兄道弟呢,第二天一早,自己酒桌上说领导的几句牢骚话就被同事告密。

在这里我给读者提个忠告,职场无朋友,因此千万不要和同事谈心事(特别是单位人际层面的事儿),不管这个同事是你的上级、同级还是下级。我这么说并不是反对你交朋友,但职场这地方真的不合适。你知道职场是什么吗?它不仅仅是一个供人们一起做事的地方,它更是一个恩怨交汇的地方——江湖!在这点上,徐老怪应该与我心有灵犀,我记得他曾在《笑傲江湖2》中借任我行之口说了同样的话,“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江湖险恶,是非繁多,在里面呆久了,很多人都想退隐。只是职场作为大多数人的谋生场所,退隐从来就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还是多闭嘴,少惹是非为上。

郭艳丽觉得这根本不是问题,说人际交往就是这样,让其忍忍。可对马飞雄来说,这就是大问题,根本忍不了。

本来为五斗米折腰就不是马飞雄的人生追求,何况追求的还这么痛苦,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马飞雄决定改弦更张,用文艺的方式解决生存问题。

郭艳丽问马飞雄怎么用文艺的方式解决生存问题,一说到文艺马飞雄立马来了精神,“写书呀,画画呀,就凭我这才华,还怕挣不来钱?”

郭艳丽是半信半疑,不过马飞雄却信心十足。一年后,马飞雄是写小说小说扑街,办画展画展失败。

客观地说,马飞雄在文艺创做上是非常摊辛苦的,白天画画,晚上写书,一忙活就是凌晨一两点,而且周六日都不休息。

可付出辛苦未必就意味着成功,在初尝失败后,马飞雄并不甘心,继续夜以继日地进行文艺创作,可三年过去了,结果还是一样:失败。

眼看文艺的路也被堵死了,马飞雄痛苦难当,心说,鲁迅当个作家活的潇潇洒洒,自己不但当作家,还卖画,怎么就不行呢?

其实,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鲁迅虽说是作家,可人家并不只靠写作活着,他曾经给中华民国当过14年的工务员,另外人家还当过老师教过课。

当然,他的失败也有其他原因,比如说他讨厌营销。小说写出后直接就给出版社寄了过去,编辑不搭理他,他是绝不搭理编辑。画作创作完了,就直接在街上出个摊,且不说街上办画展合不合适,他自己还站得远远的,别人根本不知道他想干什么。

郭艳丽见文艺这条路马飞雄也走不通,就寻思着让他帮助自己打理一下生意。马飞雄是真给力,这生意是越帮越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