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莹莹说话语气淡然,他们都是30多岁的成年人了,对于结合在一起后会面对的情况,肯定心里早就有了充分的准备。
关门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罢了,再说了,虽然名声不好听,但是这样的结合对于两个孩子来说,那是最好的选择。
“不用管外面的人说什么,只要大姐觉着幸福就行了,嘴巴长在人家身上,爱咋说就咋说,总不能把人家的嘴巴给堵上吧?”
林岳峰原本在家里听林母絮絮叨叨说这件事的时候,听得心烦意乱,他都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自己的老母亲,
没想到,谢莹莹几句话说的他醍醐灌顶,如梦初醒一般,还是媳妇说的有道理,只要他们两个人觉着合适,过得幸福就行了,
“媳妇,还是你说话有水平,道理讲得通透,这样,我明天给咱娘再打个电话,开导开导她,最近她心情很郁闷,连家门都不愿意出了,真怕她憋出病来。”
林岳峰说,他回家后看着林母那闷闷不乐,茶饭不思的模样,心里也是心疼,林母这阵子憔悴了好多,眼睛泪蒙蒙的,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好斗嘹亮的母亲了,人的精气神,突然就消耗掉好多。
“嗯,你给娘好好说说,儿女都这么大了,30多岁的人了,当爹娘的也管不了,是福是祸,那是她自己选择的路,那就是她的命,随她去吧,
当老人的就把自己身体照顾好,不生病,就是给儿女添福气了。”
谢莹莹一口气说完,林岳峰冲着媳妇竖起大拇指:高,还是媳妇你会说,就是这么个道理,
很多人道理都明白,但是用自己的话,她去不一定能说得出来,
谢莹莹懒理他的恭维和奉承,觉着有些累,陪闺女睡觉去了,让林岳峰看着去准备饭菜。
林岳峰颠颠地下楼去买菜,回来做饭炒菜,给俩儿子做了他们最爱吃的糖醋里脊肉,看着他们吃的那叫一个欢,心里顿时舒畅很多。
“娘,你别心里去,该吃吃该喝喝,照顾好自己身体是正事儿,啥事别往心里搁,别憋坏了自己。”
林岳峰试着把谢莹莹说过的话,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了,重复了一遍,他觉着自己听了心里舒服,林母听了后肯定也会舒服好多。
“行,娘想得开,莹莹说得对,就听她的,以后昂首挺胸地生活,谁怕谁啊!”
第323章 扬眉吐气
林岳峰这段话对于林母来说,确实有用,第二天林母就开始试着出门,不在乎那些人的流言蜚语了。
想想其实就这么回事,你越是在意,别人越想要看你的笑话,干脆把脸皮搞的厚点了,对方反而觉着八卦没有啥意思了。
小窦子娘和阿豪娘好的简直快要成穿同一条裤子的人了,李大脚的娘李婶,也是跟在她们两个后面,像个跟屁虫一样。
林母早晨起来就去北宅看看,喂喂鸡鸭和羊群,林父出去给人家帮忙干点活,他最近找了个帮人家公司记账的活,一月60块钱,
这些钱足够他们老两口生活用的了,林父身体还挺硬朗,不干白不干,闲着也是闲着,太无聊了。
林岳山家的两个孩子,都已经大了,林国强上二年级了,林小雨也要上小学了,徐慧每天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林岳山忙着上班。
林红回了娘家一趟,生意挺忙,尤其是结婚的新人,现在定制被褥的比较多,一买就是两三套,娘家再找人帮忙给做上几套,一般来说,嫁闺女就是六铺六盖,有的要面子的女方家,那就是十铺十盖,寓意十全十美,图个吉利好彩头。
林父对于外面的传言,也是有所耳闻,不过,男人对于这些八卦的事情,不太在意,也不爱聊,不像女人那么热衷,
林父也是明白事理的人,自知女儿选择了谷青山,那就有她的理由,女大不由爷啊,再说了,女儿都是30多岁,快要到不惑之年的年纪了,婚姻大事就由着她了。
谷青山已经是不惑之年的男人了,成熟稳重,和林红一块把生意打理地井井有条,过得红红火火,关海城那小子,估计要啊悔青肠子了。
“爹娘,我也是没办法的事,这日子总得往下过,你们别听外面那些人瞎咬舌根,我和青山,那是孩子大姑去世后才在一起的,就是觉着两边的孩子可怜,”
林父听了默不作声,林母自从听了林岳峰的开导后,心情也舒畅了很多,不再钻牛角尖,往不好处想了。
“行,你们两个觉着合适就行,哪个,以后他,他就先别往家里来了,过过这个风头再说,”
林红和谷青山也没有举行什么仪式,就两个人带着孩子在一起吃了顿饭,林红想和谷青山一块回娘家,挑个好点的日子,林父林母拒绝了。
日子是自己的,没必要给别人看,再说了,回一次家,那肯定又会搞得村里更加轰动,好不容易平息下去的风言风语又会起来。
林红的事情告一段落,林母的心情好了很多,又听说王恩亮在市区这边工作不错,林翠以后也要跟着搬到市区去住,丹城区的院子很快就要拆迁,外国人过来投资办厂。
“俺们这个院子,至少能分4套房子,”
林岳峰给林母打电话,悄声说,嘱托他娘,千万不要往外显摆。
林母心情爽得很,又恢复了原来那个能说能道,趾高气扬的模样,每天早上起来后,哼着歌儿去北宅里,喂鸡喂鸭喂羊等。
“他们家又是出了啥好事儿了,怎么这阵子又变得这么欢了?”
阿豪娘和小窦子娘站在阿豪家大门口,看着林母一大早起来,哼着曲儿走进胡同里,两个人就开始悄声嘀咕。
她们前阵子看着林母像是战败的公鸡一样,垂头丧气,心里别提多爽了。
眼下看着林母又精神起来,她们心里就又不爽了。
其实她们这些当娘的,暗暗里都拿自家孩子和人家攀比,以前林岳峰在村里混得那叫一个风光啊,听说在市里买房买铺了,发了大财,她们心里就不好受,
后来过年的时候,看见自家儿子,阿豪和小窦子,都开车小汽车回来了,心里那个立马就舒服多了,
林岳峰才骑了一个摩托车,无论怎么说,两轮的摩托车,总是比不过四个轱辘的小汽车,那么显眼好看。
“不知道哎,没听说,最近这老娘们,嘴巴太严了,”
李大脚的娘也跟着凑过来,阿豪娘和小窦子娘满怀期望地向李婶打听,结果,却打听了一个寂寞。
但是林母终究还是沉不住气,每当家里有人到铺子里买东西,买盐买零食的时候,她忍不住就和人家聊天。
“程大嫂子,这是俺家小峰从广城市批发过来的海盐,比咱们这边盐便宜,味道也好,”
林母热情地介绍自家小卖铺的产品,看见程大娘领着小孙子,她立马很大方地拿了一根棒棒糖,递给程大娘的小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