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229章(1 / 2)

“就该如此,现在书坊里的书,除了圣人言语,其余的全是些男盗女娼,狐妖鬼魅之事,让人看着生厌。”

“工学、农学、山川地理……虽然还是比不得经学的小道,但至少实用。”

“这个齐民书坊是什么来头?主人家如此大的手笔,见识也不像寻常商贾。”

“听说是左布政史大人家出嫁的哥儿开办的。”

“我对这位公子有些印象,也是位少有文名的才子,后面嫁给祝家,好些人惋惜呢。”

“祝家也是爱读书的儒商之家了,苏公子能开设齐民书坊,少不了夫君的支持,当时大家不看好这门亲事,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家的事谁说得准呢?”

几位书生打扮的人一边议论收稿告示上的内容,一边穿行过有些拥堵的街道。

前面碰撞堵住的马车移开了,行人和车马再次流动起来。秋华年隔帘听完外面渐行渐远的对话声,轻轻勾起唇角。

他今日起得早,送完春生和九九上学后,准备去城外庄子上看看。

棉花育苗有十多天了,在农书的指导下,庄子上所有干活的人都学会了育苗方法,因为襄平府的气温比漳县热一些,棉花苗的涨势比去年快,估摸着很快就该移苗了。

考虑到不同地方的气候不一,秋华年在农书修订版中用棉花苗的形态而非具体天数来判断育苗期是否结束,这就需要观察大量棉花苗,进行特征总结。

秋华年到庄子的时候,太阳刚升到半空,春日和煦,暖风阵阵,庄子的佃户们纷纷在外面翻地,预备着过几天移苗。

庄子虽然有头牛,但一头牛肯定耕不过来四十亩地,绝大部分地依旧是佃户用农具辛辛苦苦翻松的。

秋华年看着翻地的情景,想起自己去年想研制但最后没有成功的单人手推犁,如果那个东西做出来,农人们能省不少力气,节省出时间耕更多次田地,间接提高粮食产量。

之前在杜家村,他研究东西只能单打独斗,现在到了襄平府,府城里有许多能工巧匠,他完全可以寻一位靠谱的,让对方拿着外形图纸根据描述深入研究。

秋华年走神的功夫,庄头老邓头已经闻讯赶来了。

“秋公子,您来啦?今日是先看棉花苗,还是先去田间地头逛逛?”

“你带着周老汉去停马车,给马喂些草料,我自己逛一逛。”

秋华年沿着小路朝田地中央走去,佃户们都知道这个年纪轻轻、秀丽无双的哥儿如今是庄子的管理者,见他过来,全都堆着笑意问好请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