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318章(1 / 2)

族学的事安顿妥当后,秋华年也要计划着回府城过冬了。

秋华年算了一下这次回来的开销,最大的支出在族学上。

盖房子买材料和雇匠人加起来一共花了三十两银子,在漳县买三十亩地花了五十两银子,其中十亩水地二十亩旱地,预支给廖苍的一年的束脩二十四两,由宝仁保管的给族学孩子们买纸笔的钱十六两。

零零碎碎加起来,一共支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是秋华年这几个月花的最大的一笔钱。

不过为了教育,一切都值得。

第一年花费最大,第二年起那租给佃户的三十亩地的收益交上来,就够维持族学每年的开销,不用多补了。

三十亩地的收益和族学的开销,秋华年委托宝仁和孟福月负责,每年送一次总账,同时也让胡秋燕、魏榴花等人从旁监督,确保万无一失。

处理完各项事务后,秋华年让金三和金婆子好好检查老家宅子的门窗,熄灭火星,带不走的物品装箱装柜,务必全收拾得妥妥当当。

云成和孟圆菱小两口回来了大半个月,也该回府城了,孟圆菱惦记着秋记六陈的生意,云成要继续去清风书院读书,争取明年院试先考中秀才,三年后的乡试下场一试。

杜云瑟考中解元后,云成也深受激励,杜云瑟并未藏私,在科举一途上能指点云成的全指点了,让云成能少走许多弯路。

一个家族能考出一位举人,往往就能有第二个、第三个,前面有人引路,后面的便能容易一些。

这就是为什么世家大族子弟多有功名,平民子弟却科举艰难。不是因为平民比世家愚笨,而是平民能获得的教育资源太少,无从得知那些考中的人才知道的珍贵经验。

千万人过独木桥,一朝得中便鲤跃龙门的科举,可从不是只有明面上的四书五经。

秋华年等人出发那天,杜家村村民们全来相送,清福镇上的孟家人也来送孟圆菱,秋华年终于再次看见了孟武栋。

孟武栋和父母兄嫂站在一起,但几人之间互动很少,似乎有什么问题。

秋华年看向孟圆菱,孟圆菱耷拉着圆圆的大眼睛摇了摇头。

金三提前去县里车局租的马车来了,依旧是秋华年和杜云瑟一辆,九九和春生一辆,孟圆菱和云成一辆,行李拉了两辆。

来时带的行李一件件搬上马车,金婆子锁好各处门锁,把一串钥匙交到秋华年手中。

秋华年几人冲乡亲们挥手告别,车夫得到号令,扬起马鞭,一匹匹驽马小跑起来,马蹄下溅起干燥的灰尘,像擦不开的黄雾。

马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在空旷的田野小路上疾驰,消失在村人们眼中。

总有人离开生养自己的土地,人生的底色是一次次相遇与别离。

……

一行人一路上依旧是该赶路时赶路,该休息时休息,以舒服为第一要义,一大家子人在一起说说笑笑,旅途也不无聊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